第一期《校长访谈》争当山区孩子梦想的“摆渡人”
《校长访谈》系列正在持续播出中,在等待下一期《校长访谈》的时间里,快和小编一起回顾一下前几期的精彩瞬间!
山区孩子梦想的“摆渡人” | 乡村孩子成为更好的自己 | 机会对每个人是公平的 | 乡村教育托起希望 |
“我们学校大部分都是留守儿童,学校教育资源也比较匮乏,很多优秀教师都去了县城,留下的都是一些老教师。”南宁市上林县三里中学的覃主任,在接受联盟网工作人员电话采访时无奈说道。
上林县三里中学坐落于汇水河畔,自然风景宜人,但是与其风景形成鲜明反差的便是三里中学教育资源的“匮乏”。师资匮乏、教学设施匮乏、教学资源匮乏都促使三里中学落入教育困境。
城乡教育资源的不均衡一直是大家热议的焦点,一些山区学生去往城市就是为了获取更优质的教育资源,但是更多的山区学生却因为家庭原因而被困在原地。山区经济步伐的缓慢也使得山区教育难以成长,如此一来,便形成恶性循环,一开始无法走出大山求学的孩子,未来想要真正走出去的机会也变得渺茫。
教育是开启阶级流动这所大门的钥匙,但是教育资源的匮乏却使这把“钥匙”生了锈。
对于山区学生而言,师资力量、教学设施、教学资源都是他们难以跨过的“鸿沟”,但是好在三里中学的学生在“鸿沟”前遇见了“双师教学”项目。“双师教学”是由创新人才教育研究会、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友成企业家扶贫基金会、国家基础教育资源共建共享联盟共同发起、主办的远程教学模式,是一种旨在通过互联网的力量缩短城乡教育差距,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公益性、创新型的教学方式。
2014年,“双师教学”走进了三里中学课堂,“双师教学”项目组也赠予三里中学配套的教学设施,让三里中学的学生可以与人大附中的学生同上一堂课。“直面名师”不再是名校学生的独享权利,乡村学生也可以通过互联网获取同等优质教育资源,这种由人大附中老师主讲,学校老师辅助课堂的模式让山里的孩子也看到了走出去的希望。
(覃老师正在双师班上课)
据三里中学覃主任介绍,参加“双师教学”课堂的学生成绩有大幅度的提高,从原来的刚及格进步到现在的80多分,不仅如此,双师项目也是在给予乡村学生一个眺望外面世界的机会,覃主任告诉联盟网的工作人员,人大附中的学生努力学习的模样激励了很多三里中学的学生。
为了可以让记者和双师班毕业生视频连线,三里中学的覃主任“跨越”25公里路程,去往了当地的重点高中,找到了第一批“双师课堂”体验班的韦龙延同学。韦龙延同学是大家口中常说的“留守儿童”,她的父母常年在浙江打工,母亲是被子厂的工人,父亲是装修工人,每年只有在春节期间韦龙延一家人才能团聚。
提起“双师教学”的帮助时,韦龙延表示,如果没有“双师教学”与联盟平台的帮助,她没有其他途径去获取教育资源,如果没有“双师教学”和联盟网,她也无法拿着A+的成绩走进重点高中。
那些城市孩子随意堆积的教育资料,却是山里孩子梦寐以求的学习资源,回家后连一张完整课桌都没有的他们,却在“双师课堂”上看到了未来的形状。韦龙延告诉记者,自己梦想的大学是四川大学,虽然现在与其仍有差距,但是她在不懈努力,她相信教育的力量,她相信教育可以撬动她现有的人生。
“双师教学”项目打破了教育资源不均的壁垒,给在“黑暗”中摸索前进的山区学生投射了一束光亮,让他们拥有向前走的力量。
你知道山区孩子上学需要走多少山路吗?你知道他们拥有一台多媒体设备有多么不易吗?你还想听到更多的山区孩子的心声吗?你还想知道更多“双师教学”受益学生的故事吗?
那就在4月23日锁定《校长访谈》第一期,中小学教育联盟网会邀请到三里中学的李长良校长、覃敏生副校长、覃家勋主任、覃海礼主任以及四位学生代表一同参加,讲述他们与“双师教学”的故事。
最新资讯
- 1 通知丨创新人才教育研究会邀您参加中小学教育创新活动——教师人工智能(AI)微课展示活动
- 2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2023年中小学 教学用书目录的通知
- 3 心理健康讲座丨居家防疫,做孩子最好的老师
- 4 精彩回顾:新教育《王子微课》课程导师何其钢讲授极简技术支持下的“双减”智慧课堂
- 5 喜报!创新人才教育研究会荣获国家社科基金优秀社科学术社团奖补第一档
- 6 【教师微课展示活动丨听听他们怎么说】第二期:作业设计信息化,减负提质高效率!
- 7 新教育《王子微课》课程导师何其钢邀您观看直播:极简技术支持下的“双减”智慧课堂
- 8 【教师微课展示活动丨听听他们怎么说】第一期:教师信息技术素养提升是关键!
- 9 湖南教育系统多措并举扎实做好疫情防控工作
- 10 保定市博野县教体局“三点发力”,扎实做好微课展示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