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呼唤再造中国创新文化的辉煌
科技在中国的命运,是对创新与文化互动的一个最好的诠释。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文化的繁荣与起伏深刻影响着科技的发展,其中一些重大发现和发明深刻地影响了人类文明的进程,许多成就至今还令我们感慨和赞叹。特别是我们的先哲在认识自然现象中归纳整理出来的整体视角、辩证思维、因地制宜等认识方法,不仅为我国天文学、医学、农学、工学等的发展提供了思想和方法基础,而且在今天仍然表现出令人叹为观止的后现代性。从先秦诸子的天人之辨,到汉代董仲舒的“天人合一”,再到宋明理学家的“万物一体”论,整体、和谐、统一的思维方式始终贯穿于中国古代思想史的全过程。传承数千年的中医药,正是得益于这一精深文化的滋养。当代科学已达到了一个分水岭,若要继续迅速进步,它们就必须统一起来,科学的融合可以开创一个新的复兴,这个复兴必须基于科学技术的整体观。这将意味着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某些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可能会重新获得其生命力。
不可否认的是,中国长期的封建帝制对人们的思想也形成了强大禁锢,历代王朝对新兴产业和科技成果的出现也往往视而不见。同时,中国传统文化讲求中庸的思维习性,与近代科学执着于理性和实证探讨,追求启蒙,实现大众理想、人格自律的模式虽然在目标上不完全相悖,但却是很不一样的思想传统,影响了近代科学在中国的发生与传播。明代以后,当局者还以妄自尊大的观念、大一统的体制推行闭关锁国政策,关闭了我国与世界交往的大门,中国与世界科技发展和工业革命失之交臂。正是因为在新科技知识和工业革命面前闭塞耳目、鲜有作为,造成了中国在工业文明发展中一直处于落后的局面,也饱尝到很多苦果。历史的教训令后人刻骨铭心,没齿难忘。
今天,我们又面临着历史性的重大机遇。越来越多的人们已经预见到,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在未来30-50年里世界科学技术会出现重大原始性创新突破。信息科学和生命科学将是发展最迅速、影响最广泛的科学领域;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空间技术、新材料技术、先进制造技术、洁净高效能源和环境技术等将不断取得新的突破;人类将继续拓展对宇宙空间、海洋、地球深部的研究探索,将更加注重人、自然、社会的协调发展;对物质世界本质的不懈探索和对数与形及其逻辑推演规律的研究,仍将是科学界最感兴趣的基本问题。未来科学技术很可能在信息科学、生命科学、物质科学,以及脑与认知科学、地球与环境科学、数学与系统科学乃至社会科学之间的交叉领域形成新的科学前沿,发生新的突破。现代科学和技术所引发的重大原始性创新导致的生产力根本变革,也必然导致全球生产关系的全面调整和利益格局的重新分配。这种高速的变革,使得先进国家不可能在所有的领域都能占据绝对的支配地位,后进国家不仅有后发优势,而且在某些领域还有可能具备不可替代的独特优势并产生突破。能否抓住这样的历史机遇,对于中华民族的复兴是一次历史性挑战。
历史告诉我们,任何一个技术创新活跃的时代,无一例外都是伴随着人文创新的导引。比如,有了先秦诸子百家的学术争鸣,才有两汉农业文明的成熟;有了魏晋时代的思想解放,才有唐宋经济的繁荣;有了宋明理学和人性学说的矛盾冲撞,才有康乾盛世的歌舞升平。
最新资讯
- 1 通知丨创新人才教育研究会邀您参加中小学教育创新活动——教师人工智能(AI)微课展示活动
- 2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2023年中小学 教学用书目录的通知
- 3 心理健康讲座丨居家防疫,做孩子最好的老师
- 4 精彩回顾:新教育《王子微课》课程导师何其钢讲授极简技术支持下的“双减”智慧课堂
- 5 喜报!创新人才教育研究会荣获国家社科基金优秀社科学术社团奖补第一档
- 6 【教师微课展示活动丨听听他们怎么说】第二期:作业设计信息化,减负提质高效率!
- 7 新教育《王子微课》课程导师何其钢邀您观看直播:极简技术支持下的“双减”智慧课堂
- 8 【教师微课展示活动丨听听他们怎么说】第一期:教师信息技术素养提升是关键!
- 9 湖南教育系统多措并举扎实做好疫情防控工作
- 10 保定市博野县教体局“三点发力”,扎实做好微课展示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