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小学教育联盟网

中国人的创新思维模式

来源: 网络   2011-10-25 15:46:02

五千年的华夏文明是中国人创新智慧的结晶,在党中央、国务院号召全国人民建设创新型国家、创新型社会的今天,许多决策者却无所适从,不知道从何处着手进行创新了。秉承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原则,通过对比我们不难发现,中国人的创新思维模式还得在中国找答案,用中国人的思维解决自己的问题。

《易》道广大,无所不包,上及天,下及地,中及人,可谓天地人三才齐备矣,具有“通天下之志”、“定天下之业”、“断天下之疑”等功能,无愧于群经之聚首,堪称为中华传统文化的活水源头。它犹如一座最古老又最清新的哲学秘殿和科学迷宫。经久不衰地闪耀着古代中国的智慧之光。由于它的神秘性、预知性和启示性,使它成为了天文、地理、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美学、建筑学、环境科学等生产与生活等数百个领域与学科的理论经典与指导原则。

《周易》所蕴含的变易(一切皆变)、不易(万变之中有不变的规律)、简易(找到规律就能化繁为简变难为易)的“三易”原则就是现实生活中创新活动的基本原则。而这三大原则的精华就是--阴阳对立统一,五行生克制化,天人互补调谐。

《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这就提出了如下的宇宙万物生成图式:太极→阴阳→四象→八卦→六十四卦→万物。

太极,作为本原,跟老子所说的“道”有些类似。老子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道德经?四十二章》)意思是说,道生太极,太极生阴阳,阴阳合和而成万物。万物内涵着阴又包容着阳,阴阳两气互相激荡而为和。

在现实生活的应用当中阴阳对立统一是基础,五行生克制化是过程和手段,天人互补调谐是目的。

在具体运用当中五行生克制化是同八卦配套使用的,无论是先天八卦,还是后天八卦。都可以和五行配套。先天八卦与后天八卦的关系是体用关系,即先天为体,后天为用,彼此互补。八卦的四方四隅中都有五行之气的存在。

八卦象征许多事物。如:对于无机自然界来说,乾为天,坤为地,震为雷,巽为风,坎为水,离为火,艮为山,兑为泽。对于五行来说,乾为金,坤为土,震为木,巽为木,坎为水,离为火,艮为土,兑为金。对于五脏来说,乾为大肠,坤为脾,震为肝,巽为胆,坎为肾,离为心,艮为胃,兑为肺。等等、等等。

万变不离其宗,万象归于一理。八卦的卦理为:

乾,健也。坤,顺也。震,动也。巽,入也。坎,陷也。离,丽也。艮,止也。兑,说(悦)也。

八卦组合生成六十四重卦,每个卦的六个爻组成一个卦的整体,表征事物的发生、发展和转化过程。一般可以这样说:初爻象征发端萌动,主潜藏准备;二爻象征崭露头角,主积极进取;三爻象征功业小成,主慎行防凶;四爻象征跨进高层,主审时度势;五爻象征功业大成,主戒骄戒躁;六爻象征登峰造极,主物极必反。例如,乾卦,用龙的六种状态及其转换(潜龙勿用→见龙在田→终日乾乾→或跃在渊→飞龙在天→亢龙有悔)表征人或事物变化发展的六个阶段。

金、木、水、火、土是中国的五行说。中国五行说有如下两个特征:一是与阴阳八卦挂钩,形成阴阳--五行--八卦系统;二是通过五行的生克乘侮,建立系统的动态平衡。而这套系统在配以天干和地支在生活中的应用就是中国传统的风水文化。用现代语言来说,就是生活环境决定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应用文化。

(一)五行生克乘侮

1、五行相生:

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2、五行相克:

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相生相克,象阴阳一样,构成了任何事物的对立统一。没有生就没有事物的发生、发展和变化;没有克就没有事物的平衡与协调。因此,正常的情况要求生中有克,克中有生。

3、五行亢乘:

克得太厉害叫乘,这是反常的现象。

4、五行反侮:

反克为侮,即受克的一方反过来克。例如,本来是火克金,现在金旺火衰,金反克火。这种逆克叫反侮。这也是反常现象。

(二)五行旺相休囚死

五行在一年五季(春夏秋冬和“四季”。“四季”指四季最后一个月即三、六、九、十二月份的最后18天,共72天。)会发生周期性的强弱变化,由于相生相克的结果,会出现旺、相、休、囚、死五个状态。其歌谣为:“当令的旺、我生的相、生我的休、克我的囚、我克的死。”

从五季看五行的生态:

春:木旺火相水休金囚土死

夏:火旺土相木休水囚金死

秋:金旺水相土休火囚木死

冬:水旺木相金休土囚火死

“四季”:土旺金相火休木囚水死

由此概括出五行的五季生态:

木:春旺冬相夏休“四季”囚秋死

火:夏旺春相“四季”休秋囚冬死

土:“四季”旺夏相秋休冬囚春死

金:秋旺“四季”相冬休春囚夏死

水:冬旺秋相春休夏囚“四季”死

如果用五行的五季生态看人的生辰八字,大概可以看出是当令得时还是生不逢时。例如,同是生在夏天,若日干是壬水,那就是被囚而不得时;若日干是丙火,那就是当令得时了。

通过“五行生克制化”原理的应用,达到天人互补调谐,人的创造性与创造力就会被激活,推动你的事业蒸蒸日上,道路越来越顺畅。做为保障,务必使工作、学习、生活的环境要好一些。而好环境指的又是什么呢?

“气乘风则散,界水则止,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谓之风水”。“风水之法,得水为上,藏风次之。”意思是说好环境要有生气,气的特点是乘风则散,遇水则止。因此古人既要求藏风,使气聚而不散,又要求得水,使气行而有止。可见,风水,就是藏风得水。

清代高见南把风水与气的阴阳联系起来,他说“四正四隅,八方之中,各有其气。气之阳者,从风而行。气之阴者,从水而行。”(《相宅经纂》原序)四正是东、西、南、北,四隅指东南、西北、东北、西南,八个方位都有气存在。气分阴分阳,阳气从风而行,阴气从水而行。可见,风水究其实质就是气,气是什么?气和形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一对范畴。气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气态物质,形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液态或固态的有形物质。气与形相互转化,例如水气与水和冰之间进行着相互转化。气比形更本质,更活跃。气有三个特点:一是无所不在。二是合围空间的气有方向性,即东方多木气,南方多火气,西方多金气,北方多水气,中部多土气。换句话说,空地的气场是分散的,若把空地围起来建成房子,气就有明显的后天八卦气场的分布。三是具有全息性,即部分表征整体。就自然而然地把风水与气和五行八卦以及《周易。系辞》的“一阴一阳之谓道”的哲理挂上了钩。

综上所述,周易是源,风水是流;周易是理,风水是术;周易是体,风水是用。因此,要想获得好风水,必须溯本追源,汲取周易的理论精华,诸如阴阳交变观、五行生克观、天人合一观,等等。然而,周易毕竟是五千年前的东西,有其时代和认识的局限,所以必须结合运用人体科学、人类生态学、环境地学、环境心理学、医学地理学、建筑美学、环境哲学等最新科学的哲学理论,认清人体是一个具有耗散结构的开放系统,无时无刻不与周围环境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因此。阳光、空气、水质、地磁、声音、色彩、温湿度、电磁辐射和病原体是否存在等等因素,他们都对人体的生理和心理产生影响,构成了风水的科学内容。这就是风水的新概念。

风水的好坏,关系到人的吉凶,对人们的创造力和创新活动产生着直接和间接的影响。当我们明白了风水的本质就是环境及其对人的影响这个道理之后,就能自觉地获取好风水,这既能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又能促进人们创造力的发挥和创新思维的发展,赢得满意的环境、健康的身体、幸福的家庭和成功的事业。


 

扫一扫,下载App端
扫一扫,添加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