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创新人才培养调查问卷
解读创新人才培养调查问卷
创新人才培养工作的现状究竟如何?“创新人才培养工作座谈会”对与会的高校、中小学以及幼儿园代表进行了调研,以此了解目前创新人才培养工作的认识、途径与方法以及取得的成效,梳理待改进或深入研究的问题。
对象中高校11所(重点大学8所),示范性中学27所,普通中学l所,小学l所,幼儿园2所。从被试职务看,大学领导11人,中小学校长27人,幼儿园园长2人。从被试所在学校校史看,校史在20年以下的,占总数的15%;校史在20—39年之间的,占总数的15%;校史在40—59年之间的,占总数的22。5%;校史在60年以上的,占总数的47。5%。
◇调查结果
(一)关于创新人才培养工作的认识
在“当前是深入开展创新人才培养工作的好时期”选项中,被试中有25人(占总数的62。5%)认为非常符合,14人(占总数的35%)认为比较符合,1人(占总数的2。5%)认为非常不符合。
在“本校在办学目标或理念中十分重视创新人才培养工作”选项中,被试中有24人(占总数的60%)认为非常符合本校现状,14人(占总数的35%)认为比较符合,2人(占总数的5%))认为一般。
在“本校创新人才培养目标明确”选项中,被试中有20人(占总数的50%)认为非常符合,15人(占总数的37。5%)认为比较符合;2人(占总数的5%)认为一般;3人(占总数的7。5%)认为比较不符合。
在“本校对创新人才的内涵认识清晰”选项中,被试中有19人(占总数的47。5%)认为非常符合,19人(占总数的47。5%)认为比较符合,2人(占总数的2。5%)分别认为一般、不太符合。
(二)关于创新人才培养的途径与方法
在“本校有科学的途径及时发现潜在的创新人才”选项中,被试中有11人(占总数的27。5%)认为非常符合,23人(占总数的57。5%)认为比较符合,6人(占总数的l5%)分别认为一般、比较不符合和非常不符合。说明与会学校已经基本具备发现潜在创新人才的途径和机制。
在“本校培养模式能满足创新人才培养的要求”选项中,被试中有10人(占总数的25%)认为非常符合,23人(占总数的57。5%)认为比较符合,7人(占总数的l7。5%)分别表示一般、比较不符合和非常不符合。
在“本校课程体系能满足创新人才培养的要求”选项中,被试中有7人(占总数的l7。5%)认为非常符合,22人(占总数的55%)认为比较符合,4人(占总数的l0%)认为一般,7人(占总数的l7。5%)认为比较不符合。
在“本校教学方式能满足创新人才培养的要求”选项中,被试中有7人(占总数的l7。5%)认为非常符合,24人(占总数的60%)认为比较符合,l人(占总数的2。5%)认为一般,各有4人(占总数的l0%)认为比较不符合和非常不符合。
在“本校教师队伍能满足培养创新人才的要求”的选项中,被试中有6人(占总数的l5%)认为非常符合,26人(占总数的65%)认为比较符合,l人(占总数的2。5%)表示一般,2人(占总数的5%)认为比较不符合,5人(占总数的l2。5%)认为非常不符合。
(三)关于创新人才培养工作的成效与评价
在“本校评价体系能体现创新人才的培养要求”的选项中,被试中有5人(占总数的l2。5%)认为非常符合,1人(占总数的2。5%)认为比较符合,24人(占总数的60%)认为一般,4人(占总数的l0%)认为比较不符合,6人(占总数的l5%)认为非常不符合。
在“本校正在探索创新人才培养与高考改革的结合点,效果明显”选项中,被试中有10人(占总数的25%)认为非常符合,25人(占总数的62。5%)认为比较符合,2人(占总数的5%)认为一般,3人(占总数的7。5%)认为比较不符合。
在“本校创新人才培养与大面积学生有教无类关系处理成效明显”选项中,被试中有10人(占总数的25%)认为非常符合,21人(占总数的55%)认为比较符合,1人(占总数的2。5%)认为一般,各有4人(占总数的l0%)认为比较不符合、非常不符合口。
在“本校校企(科研院所)联合培养创新人才工作机制已建立”选项中,被试中有10人(占总数的25%)认为非常符合,16人(占总数的40%)认为比较符合,1人(占总数的2。5%)认为一般,6人(占总数的l5%)认为比较不符合,7人(占总数的l7。5%)认为非常不符合。
◇分析讨论
从描述性统计的结果来看,被试者对培养创新人才的理念都认识得比较深刻,也都基本认同现在是培养创新人才的“天时”,很乐意、很有热情去培养创新人才。但在具体做法上还存在一些迷茫,所以在效果检验上也不太清晰,甚至可见一些矛盾的选择。比如在“关于创新人才培养工作的认识”中题,更多的被试者选择了“非常符合”,而到了具体实践层面,比如在“关于创新人才培养的途径与成效”中题,虽然大部分被试者选择了“比较符合”,但是感觉没有那么自信,而且有l0%的被试者选择了“不太符合”。
此外,在“本校评价体系能体现创新人才的培养要求”答案中,只有6人(占总数的l5%)选择了“非常符合”和“比较符合”,说明这是目前创新人才培养工作中至薄弱的环节之一。
值得注意的是,学校校史与办学目标、培养目标、对创新人才内涵的界定、科学途径发现潜在创新人才、社团活动、国际交流与合作活动、探索创新人才培养的效果等方面均成负相关(即学校校史越长,学校对创新人才的认识、发现和培养等方面的意识越薄弱),这个问题值得进一步研究。
◇意见与建议
1。国家应对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工作立法。建议组织相关的力量在《规划纲要》提出的原则前提下,研究制定有关创新人才培养的相关制度、法规和政策。
2。加强研究、规划、管理工作。培养创新人才的前提,教育观念创新还是至大的问题。要以科学的态度看待拔尖创新性人才培养问题。突破认识误区,准确理解“教育公平”“均衡发展”问题;坚持科学态度,为拔尖创新性人才培养营造良好舆论环境,鼓励专业精神,鼓励先行先试。改变目前缺少顶层设计和系统规划的现状。建议成立“全国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研究与资源中心”,构建适合我国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课程体系。并在教育部至各省市的基础教育处,设专人管理、规划这项事业的科学发展。
3。教育管理部门要力避过多地以活动、会议、检查来约束学校,行政管理部门要转变意识,真正建立服务教育、服务学校的意识,提藜高中小学办学自主权。
4。建立创新人才培养试点学校。进行经费、编制方面的支持,在招生、课程设置、师资配置、升学方式等方面予以特别的政策支持,形成“教育实验特区”。
5。推动招生改革,打通拔尖创新人才的绿色通道。对学生中的拔尖人才从政策上给予鼓励和保护。
6。大学中学联动,校际之间联合,建立拔尖人才早期培养体制。中学校长建议大学拓宽思路,使大学和中学更好地衔接,将早期选拔变成早期联合培养,政府要对大学进行引导和政策的指导。大学与高中在课程和教材方面要打通,校际之间要联合,国家应组织专门藜人员进行研究学习,建立网上平台,打破地域限制。
7。加强创新型校长、教师的培养。政府应组织派出大批校长、教师进行包括国外研修在内的中长期培养,设立专门的机构研究针对创新型教师的培养、认证、评价体系,由第三方评价机构进行评价。
本校评价体系能体现创新人才的培养要求 选项分布
本校培养模式能满足创新人才培养的要求 选项分布图
最新资讯
- 1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2023年中小学 教学用书目录的通知
- 2 心理健康讲座丨居家防疫,做孩子最好的老师
- 3 精彩回顾:新教育《王子微课》课程导师何其钢讲授极简技术支持下的“双减”智慧课堂
- 4 喜报!创新人才教育研究会荣获国家社科基金优秀社科学术社团奖补第一档
- 5 【教师微课展示活动丨听听他们怎么说】第二期:作业设计信息化,减负提质高效率!
- 6 新教育《王子微课》课程导师何其钢邀您观看直播:极简技术支持下的“双减”智慧课堂
- 7 【教师微课展示活动丨听听他们怎么说】第一期:教师信息技术素养提升是关键!
- 8 湖南教育系统多措并举扎实做好疫情防控工作
- 9 保定市博野县教体局“三点发力”,扎实做好微课展示活动
- 10 关于开展2022年度课题申报及新单位会员申请工作的通知
意见反馈
-
* 问题反馈:
-
问题截图:
最多3张
-
*手机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