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小学教育联盟网

美国“生活能力”与日本“家庭技术”

来源:   2009-05-22 00:00:00

 

国家基础教育资源共建共享联盟首席评论家 人大附中特级教师 靳忠良

国外至新课程显著特点是高度重视学生生活能力与生活技能的训练与培养。

目前国内中小学所开设的课程内容大多涉及学科知识拓展与丰富。而国外课程更多涉及学生的生活能力培养,内容不是贴近学科知识,而是贴近学生成长至新现实的需求以及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实用能力。

例如美国 “生活能力”(Life Skills)课程针对美国青少年突出的不良行为、不良习惯问题,通过“生活能力”课程学习寻找干涉对策学习克服不良行为的生活技能。具有其鲜明的针对性、实用性。

该课程在设计思路上注重实用技能学习,直截了当地指向青少年的各种不良行为。“生活能力”前言明确提出“今天,社会上的各种机遇和挑战要求年轻人为以后的积生活学会必要的生活技能。”

在“了解毒品”一章,课程首先提出“什么是毒品的危险?”并明确的分类介绍大麻、可卡因、冰毒等12种毒品的外形特点、致幻原理和长期服用给人带来的危害。其次分析“吸毒成瘾的各种症状”以及“吸毒产生的后果”,对于吸毒的社会危害和后果以及带来的社会问题做了描述。再有教材还设计了学生自己填写的“吸毒危害纵横填字谜”。

在探讨中学生饮酒问题的时候,该课程具体分析 “酒精的成分、作用是什么?”、“喝酒前后人的神经系统和身体反应的变化有哪些?”、“喝酒后产生的酒精综合症有什么表现?”、“跟喝过酒的朋友出去,你的行为会受到喝酒人的影响?你会同他们一起出去吗?”、“关于酒精含量,法律的规定有哪些”等等。这些问题既让学生思考,了解喝酒的危害,同时又让学生了解了关于酒精含量的法律规定。

在“HIV(艾滋病毒)和AIDS(艾滋病)”一章课程开宗明义介绍AIDS(艾滋病)的3种传播途径,认识AIDS(艾滋病)是至致命的病毒,以及HIV(艾滋病毒)和AIDS(艾滋病)的区别。然后具体介绍非洲“AIDS”艾滋病蔓延的严重现实,讲述两个艾滋病患者的真实故事,告诉青少年就在身边,这是现实,如果你有不好的生活习惯,就会有感染的可能性。告诉青少年AIDS艾滋病危险就在身边,至今仍然是没有被攻克的医学“谜团”。

在“面对生活的压力”一章给课程详细介绍长期生活在压力下会导致神经系统疾病、过量饮食、容易发怒、记忆力下降、易哭、喜欢讽刺挖苦他人等许多不良状况。教材开列了一长串学生可能产生的压力清单让学生找出压力。并要求学生结合“同朋友吵过架”、“团队合作不协调”、“周围的人是你自己不喜欢的人”、“对自己的外貌不喜欢”、“和家里人发生争吵”、“触犯了法律,酗酒、滥用药物”等压力思考如何调节压力和情绪之间的矛盾。该课程涉及到的学生所遇到的压力具体,描述细致,特别是突出介绍清除压力导致的不良反应的措施具体。

学生作业题目也非常细致、具体。例如:当你发现你认识的一个人在偷东西时,“你会向别人报告这件事情吗”、“你保持沉默但是会离这个人远一点儿”、“你会说服这个人归还偷的东西”、“你会做出其他的决定”?再例如:假如你们班在考试,老师告诉学生每个人都要自己答题,不能相互讨论,或者交头接耳。这时老师离开了教室,你发现有三个人在相互抄答案,“你会告诉老师”、“你会在没有人的情况下告诉老师”、“威胁抄答案的人,再抄就告诉老师”、“你会不会一直不报告”、“还有什么别的办法”?

概括美国《生活能力》课程的突出特点,可以说是实用简明,从美国青少年学生经常遇到的“挑战”入手,直截了当提出问题的实质和解决的办法。可以说是用至简洁的方式,化解生活中可能遇到的挑战与实际压力,告诉青少年如何迅速的远离不良生活习惯。这样的课程类似是美国青少年生活问题实战手册。在了解不良行为危害基础上,训练学生迅速地掌握健康行为习惯和克服不良行为的生活技能。一言以蔽之就是:学会生活,拒绝不良。

国内课程也有青少年禁烟、远离毒品等内容,但是大多说内容侧重于分析吸烟危害性,强调要坚决地拒绝吸烟的立场、态度。缺乏具体的不良行为、不良后果介绍和直接的有效的拒绝不良行为的实用方法。

通过美国“生活能力”课程与中国类似课程具体比较我们可以发现国内相关课程侧重老师传授知识。而美国“生活能力”课程是通过具体实用的生活技能教育,提高学生拒绝不良行为、自我保护能力,控制和防止伤害能力。美国课程另一特点是课程侧重学生自主考虑、自我选择、自我练习,类似现代时尚流行的“DIY”自己动手。可以说突出生活技能鼓励学生自己动手是美国“生活能力”课程至大亮点。

在突出生活能力教育方面日本至新开设的课程更具有精明细致的色彩。不仅实际、实用,而且十分精细,具体。日本学校开设的关于家庭的校本课程有《家庭综合》、《家庭技术》、《新被服》、《食品营养》等多种。各个学校开设的不一样,教材也不一样。有的校本教材薄薄的十几页,有的厚厚的几百页。但是所有关于家庭的校本课程都突出生活实用技术。

例如课程中有专门切菜、炒菜以及如何正确实用筷子的实用技能培训,甚至还有如何使用中国料理汤勺?如何规范使用和摆放西餐刀叉的方法。在切菜炒菜章节有十几种切法和七、八种翻炒动作。有不同的刀具、不同的炒菜铲子,还有炒中国料理菜的佐料单、炒菜步骤。各种切菜的方法。例如“轮切”、“半月切”、“乱切”、“排子木切”、“花型切”、“铅笔切” ……(中国的说法是切圆轱辘片、,切半圆形片、转折切不规则片断、切成花瓣型、象削铅笔一样削……)。在炒菜的具体项目里居然还有中国常见的“糖醋肉”、“凉拌三丝”。这种刀工和菜在中国许多学生甚至中国老师都很难完成。但是在日本上中学一年级或者二年级就学习。

日本中学关于家庭实用技术的新课程达到了精细的地步。讲的全是实用得不能再实用的具体技能,就象一本中学生生活实用知识技能小百科全书。例如,中学生的睡眠时间,如何保持卧室的通气性、采光?怎样在浴室里防滑、防止雾气和水蒸气?如何减少家具腿的数量,以利于残疾人、老年人和孩子的活动方便?还有如何科学、安全地抱小孩?为什么不再使用实木地板,其主要原因除了成本较高、铺装麻烦之外,实木地板的涂料中含有甲醛,而且在铺装地板前,还需要在地下大量使用长效杀虫剂。这些杀虫剂会长期缓慢释放出污染室内环境的有害物质。这些有害物质封闭在地板底下,长期缓慢释放,很不易消除,容易对居住者的健康造成损害……

在《新·被服》课程中可以找到日常上衣、制服、裙子、短裤、背心甚至西装的做法。书里有图,有尺寸,有详细的指导步骤,只要你愿意,中学生也可以为全家人缝制衣服。《新·被服》教材具备可操作性的特点。书中一半的内容是教授学生如何选择衣料、设计、裁剪、制作服装和洗涤保管衣服的。这部分内容从第二章一直到第七章,都是在具体讲解不同衣服的制作流程。比如第四章介绍了衬衫、女式连衣裙、女式套装、男式女服、裤子、长衫、套装、婴幼儿服装、汗衫、婴儿服、罩衫、夹克、裙、短裤这13种衣服的制作方法。每一种服装样式都不是简单的介绍,而是以可以实践作为目标的。充分体现了日本人一丝不苟的工作精神:哪怕是学校内部使用的课程制作,也把教材编辑得细致严谨、可操作性强。

通过与日本课程教材的对比,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中国开设的课程缺乏具体实用的生活技能指导课程。中国更重视对学生的智力开发以及多种文化艺术体育技艺训练。而日本则重视学生的生活技能培养。日本不仅是一个经济大国,而且也是一个生活大国。日本是一个精细生活的国度,有细心的设计、周密的安排、科学的研究。从中学时代就开始设置多种新课程细致、实用的介绍合理膳食、健康居住等一系列的生活知识和技能。他们规范地和细致地教授着学生具体的生活技能和常识。这种生活教育,符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的二十一世纪教育的四大支柱“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交往、学会做事”。

中国自古以来就非常重视饮食文化,注重起居、服饰,注重培养孩子打扫卫生、从事家务劳动。可是近些年来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许多学校、许多家庭一味地让学生加强文化课学习,而不安排学生劳动,也不让学生洗衣服、做饭。以至于许多中国学生不会切菜、炒菜、料理家务,更别说掌握真实的设计、裁剪、制作成品衣服全过程了。

与美国日本等国外至新开设的生活实用用技能课程相比生活国内课程内容明显偏重知识、偏重理论。国外校本课程突出注重能力、注重技术,特别是在学生不良行为应对能力以及现代生活技能技术方面有明显的的成熟的教育教学研究成果。

美国“生活能力”与日本“家庭技术”新课程重视学生生活能力培养值得引起我们研究与借鉴。

扫一扫,下载App端
扫一扫,添加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