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小学教育联盟网

刘彭芝:踏上创新人才培养新征程

来源: 中小学教育联盟网 编辑:阿晶  2020-08-13 11:07:30
刘彭芝:如何才能做一名好校长?
刘彭芝:创新,教育发展的根本动力
刘彭芝: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七一”讲话体会
刘彭芝:踏上创新人才培养新征程
刘彭芝:中医药文化进校园
刘彭芝:关于教育家型校长的十二条心语
刘燕华:公平而卓越:基础教育的新追求

刘彭芝

1 月 13 日,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旗帜鲜明地表示,“真正的教育公平不排斥卓越”。他强调,要通过小班化教学、选修走班等方式创造条件和机会让拔尖创新人才脱颖而出;要建立早期发现、跟踪培养特殊通道,完善跳级、转学等具体管理制度,通过因材施教发展每一个学生的优势潜能;要深入实施“拔尖计划”“科教结合协同育人计划”和系列卓越人才计划,全面推广协同育人有效模式。作为一名在超常教育领域奋斗了 30 多年的教育工作者,我看到这个讲话后心里踏实了很多,感觉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发现和培养事业迎来了新的春天。

多年来,国内一直存在是否该提倡英才教育、超常儿童是否该早期发现及培养的争论,还有些社会舆论包括宣传媒体常把拔尖创新人才的早期发现、培养与教育公平对立起来, 这令我非常困惑。作为一名在基础教育一线奋斗了 50 多年的教育工作者,我由衷地感到:当前国家把促进教育公平、实现教育均衡作为教育发展的基本国策非常英明,这是创建和谐社会、保证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举措。但是作为一名老教育工作者,我思考的更多也更为焦虑的是,在推进教育公平的国策下如何促进优质教育的发展、如何破解“钱学森之问”,为国家培养一批自主创新的领军人才。

1978 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首届少年班开始招生,开中国超常教育之先河。至此,我国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发现和培养也在新中国成立后实现了破冰首航。随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 13 所高校开始招收少年班;1985 年,各地的中学陆续开始对超常教育进行探索。人大附中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对超常儿童教育进行探索和实践的,至今已有 30 多年。30 多年的探索之路上,有着重重困难和压力,但是我们仍然坚持在这条路上前行。因为我们坚信,个体在智力、个性等方面存在巨大差异,超常儿童、天才儿童是客观存在的。超常教育是对超常儿童的教育公平,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发现与培养是对天赋英才的教育公平,超常教育、英才教育是让拔尖创新人才脱颖而出的重要途径。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必须在各个领域涌现出一大批在世界范围内具备创新能力、领军能力的杰出人才、拔尖创新人才,而这些拔尖创新人才的早期发现和培养显得尤其重要。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海代表团审议时所说:“创新的事业呼唤创新的人才。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人才越多越好,本事越大越好。知识就是力量,人才就是未来。中国要在科技创新方面走在世界前列,必须在创新实践中发现人才。”

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大中小学联合起来为拔尖创新人才的脱颖而出打造一条绿色通道,这也是美国、英国、德国等一些国家几十年来的惯常做法。虽然我国不同地区、不同类型学校之间存在很大差异,但是各学校可以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上形成共识、成为知己。“天下同归而殊途 , 一致而百虑。”“条条大路通罗马。”这两句谚语就是指不同的道路、不同的方法可以达到一样的结果。也许,每所学校探索的方式和路径各有不同,但是让超常儿童的天赋潜能获得更加自由、充分的发展,使他们成长为未来各个领域的拔尖创新人才,让中华民族因他们而更强盛、更受人尊重,让人类因他们而更进步、更文明、更美好,正是我们要共同走向的“罗马”。

伴随着我国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发现和培养事业春天的到来,我期待,我国在这方面能够迈出更为坚实的步伐,使这一事业能够尽量少受干预地进行下去,能够培养出更多、更的创新人才。

(刘彭芝: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创新人才教育研究会会长,人大附中联合学校总校校长。此文系刘彭芝校长在名校长领航班人大附中培养基地第五次集中培训上的讲话。)

扫一扫,下载App端
扫一扫,添加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