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小学教育联盟网

江苏省苏州振华中学周颖校长心得:顶层设计与学校发展

来源: 人大附中   2020-08-13 19:05:50
江苏省苏州振华中学周颖校长心得:顶层设计与学校发展
绵阳市南山中学校长唐江林心得:为教育使命而来,为教育进步而动
山西省新绛中学校长宁致义:人大附中基地第一次集中研修学习心得
天津市复兴中学刘浩校长“校长国培计划”研修心得
西安市育才中学辛军锋心得:好学校的样子
长春市实验中学校长迟学为心得:探寻名校成长密码,共享名校成功智慧
长沙市雅礼中学校长刘维朝“校长国培计划”研修心得
遵义五中校长张兴运心得:“寻找契合执丹漆,努力提升紧追随”

2015年7月11日—15日,作为学习者的我第三次走进人大附中校园,却是第一次走近附中人。教师暑期培训大会、名校长领航班首次培训和创新人才教育研究会年会三会合一,盛况空前。

会议让人感受到人大附中教师的热情、思考和进取的精神。报告都很精彩,也很朴实。其中刘彭芝校长关于创新人才培养的报告、创新人才教育研究会名誉会长刘燕华的报告、周建华书记关于教科研的工作的报告以及王副校长关于早培班的研究报告,听后感触颇多。

刘校长70岁,担任校长20余年,现在又是从二线重返火线,她怎样在不长的时间内让人大附中成为世界一流名校?我以为关键是刘校长上任之初对学校的顶层设计。

顶层设计首先是一个学校的发展愿景,刘校长提出把人大附中办成世界一流名校,这绝不是仅靠勇气和决心支撑起的愿景。我个人以为,刘校长至少做到了三点:一是深刻理解了学校教育和人才培养的本质;二是准确把握学校所处的发展阶段;三是对教职员工这一群体及个体的了解和关爱。

其中人大附中对教育的本质理解就是“创新”一词。20条有关“创新”的理念,都从实践中概括提炼:突破,变通,融合,追求,反思,压力,理想,激励,实践,执着,卓越,完美,求真,务实,处处,事事,时时,人人……这些理念讲的不仅仅是创新的契机和途径,而是进取的精神、人生的智慧、勇气和态度。人大附就是以不断创新为目标,走出了一条优秀创新人才的培养之路。

由此想到一个问题,要让一个学校能够获得成功,成为一所伟大的学校,校长首先要做好学校的顶层设计工作。

成功的设计,至少要做到以下三点:一是对学校教育的正确理解,一是对学校发展阶段的准确把握,一是对优势教师和教师优势的清晰了解。

首先对学校教育的正确理解。学校是育人的地方,促进学生的发展是教育的应然追求。但很长一个阶段,许多校长纠结于学生的眼前发展和长远发展,虽然每一个有识校长内心都着眼学生的长远发展,但校长们对教育的理解往往被家长、社会舆论和教育行政部门绑架,最终无法逃脱以升学率论成败这一魔咒。实际上每个校长都清楚,学生的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至少有横向、纵向两个维度,考试分数只是学生学业成就的一个方面,横向维度还包括道德、人格、体能、劳动技能等多个要素;纵向维度则包括了学生是否具备了自我认同,是否具有了升入高一级学校学习的基本习惯,是否保持着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我们来看人大附中的育人理念:“尊重个性,挖掘潜力,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一切为了祖国的腾飞,一切为了人类的进步”,体现的是对人的尊重和信任,同时旗帜鲜明地提出为国育才的理念,同时又直指文明的发展和进步。这一理念是对教育的终究关怀,从个人、国家、人类三个维度规定了学校教育的价值取向。实际上以此为目标,不仅激发了学生,而且培育了学校高尚的育人氛围,学生的学业进步不再盯住简单的分数,而是有了高远的追求。

笔者对教育的理解,基于学校的发展历程和学段特点,提出了以下几点对教育的理解“振兴中华,从我做起”,“丰富学生生命可能,成就学生笨色人生”,“朴实教育,学有后劲”。

有时学校的教育理念会带上那个校长很强的个人特点,有时甚至会到“校如其人”的地步。其实只有那些与办学目标以及追求的教育本质相契合的个性、价值观,才可以融合到学校发展过程中。校长的教育理想要比校长的个性更重要,教育理想必须体现学生全面发展、为国育才的理念,而不是满足于实现自己“小我”的人生愿景,如果满足于世俗眼中的一点点成绩,而忘记了对教育理想的永恒追求,那他应该不是一位真正称职的校长。  

其次是对学校发展阶段的把握。有位校长说过“学校是一个生命体,从诞生,到成长,直至成熟,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对学校的顶层设计,必须要考虑学校所处的发展阶段,纵向比,它是起步还是腾飞?横向比,它在区域教育发展框架内有怎样的定位和作用?我们往往诟病落后的顶层设计,但殊不知过于超前的目标也是有问题的,随便怎么跳总是摘不到那果实,甚至办学目标几年也实现不了,结果是打击到校长教师的办学信心。

不同学校的底子不同,生源基础不同,师资构成也不同,学校的发展目标定位应该是不同的。在学校起步发展的阶段提出过高的要求,哪怕是在旁的学校看来是普通的要求,都有可能是揠苗助长;一所优质的学校到了新的发展平台,如果不确定更高的目标,就会在不断地自我重复中磨灭锐气,丧失进取心,成不了一所伟大的学校。

一所学校总处于某一个学段中,就像学生总处于他人生成长的一个阶段,校长老师不能在某个特定的阶段,把学生一生的发展都给包办了,学校发展的顶层设计同样如此。校长的任期只是这个学校历史发展长河中短短的一段,不滞后不过分超前,不越俎代庖做后辈才能做的的事,这样学校才能取得适度发展。

第三就是对优势教师和教师优势的清晰了解。铁打的学校,流水的学生。一所伟大的学校的核心力量就在于教师。在今天价值取向多元,个性愈发张扬的今天,单靠校长或几个骨干教师的打拼,只能让学校产生局部或表面的变化,而不会让学校产生根本的转变。只有是全体教师至少是绝大多数教师从心底拥护认同的工作,才能真正做好,教师才会把职业当作事业。校长引领,中层干部和骨干教师带头,或许会有效果,但如果熟悉了解学校的优势教师和教师的优势,知道这个群体的工作特点和骨干教师所长,因势利导,那教师主人翁意识激发出来的正能量是不可小觑的。

有的校长会从书本出发,从他校成功经验出发,在学校开展课程、教学或文化建设。由于缺乏教师的理解支持,往往是举步维艰,或者是校长说的是一套,老师做的是另一套。其实大到课程建设的方向、内容和路径,课堂建设的重点和突破口,小到校园一个建筑小品的设计,都应该认真听取教师的意见。如果可能,可以通过制度设计,比如成立学术委员会,让教师做出某个学术领域的重大决策,或者具体实施某项工作,其结果就是事半功倍的。教师也慢慢会把校长的学校,当作自己的学校,把学校的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

我校在课程建设和课堂教学改革中,就先从物理和语文教研组着手,而后在发现其他学科组中的优势教师,逐步推进工作。又借助我校教师朴实扎实的工作作风,啃下课堂改革和小初衔接的硬骨头。

在人大附中学习的日子里,一直怀着喜悦之情。因为自己的一些做法得到了印证,更关键的是不断受到启迪。

感谢人大附中,我将不断前行。

扫一扫,下载App端
扫一扫,添加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