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靳忠良老师倡导:培养创新思维 关注世界顶级公司

- 联盟特约首席评论家
- 全国形势教育大课堂主讲教师
- 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委员
- 北京市特级教师
- 全国初中高中政治教材教师用书编写者
- 中国教育电视台《中外中学德育课程比较》主讲教师
- 《现代少年》、《现代青年》主编、主讲。
【中国红与美国灰】
这几天我统计了几个班同学使用苹果产品的情况。结果令人非常担忧。居然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学生家庭拥有美国苹果公司的产品。
学生不仅喜欢苹果手机,苹果笔记本电脑,而且还喜欢ipod,iPodnano\iPodtouch全触摸屏,有的学生还热烈推荐ihpone4最新版屏幕比iphone3gs更好,处理器更强大。一提起苹果产品就滔滔不绝……
特别是不少学生说就是喜欢苹果产品,喜欢苹果公司的银灰色的,缺口苹果标志。
其实我觉缺口苹果标志并不符合中国人的审美习惯。……【详情】
【创新思维的启示】
创新指人类为了满足自身的需要,不断拓展对客观世界及其自身的认知与行为的过程和结果的活动。具体的讲,创新是指人为了一定的目的,遵循事物发展的规律,对事物的整体或其中的某些部分进行变革,从而使其得以更新与发展的活动。创新是人类生命体内自我更新、自我进化的自然天性。创新是人类心理特有的天性。创新是人类自身存在与发展的客观要求。创新是人类社会文明与进步的标志。创新是人类与自然交互作用的必然结果。
我们为何要创新?早在3000多年前,我国的商汤王就喊出了响彻环宇的创新之音“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人类的生存与发展遇到了严峻的挑战:资源匮乏、人口膨胀、环境污染、疾病丛生;中华民族的生存与发展遇到了严峻的挑战:人口压力、经济压力、安全压力、资源压力、技术压力、分配压力、创新压力、……【详情】
【一个被上帝咬了一口的苹果】人大附中初一15班 吴佳琪
一个苹果砸到了牛顿的脑袋上,使他发现了万有引力;一个被上帝咬了一口的苹果落到了乔布斯的心上,让苹果公司注定辉煌。苹果似乎就意味着机遇……【详情】
【半生不熟的“苹果”】 人大附中初一16班 代颖
大多数同学都认为这个苹果不是很好,如果把它和大红苹果放在一起去卖的话,几乎所有人都会选择红润的苹果,因为无论是从外观还是口感来说,大……【详情】
【残缺的美】 人大附中初一18班 韩一诺
维纳斯虽然断臂,但正是这残缺的断臂似乎更能诱发出人们的美好想象,增强了人们的欣赏趣味。雕像没有追求纤小细腻,而是采用了简洁的艺术处理……【详情】
【苹果的遐想】人大附中初一7班 赵航
苹果公司的标志由艺术总监RobJanov重新设计,Janov开始制作了一个苹果的黑白剪影,但是总感觉缺了些什么,“我想简化苹果的形状,并且在一侧……【详情】
【苹果只是一个巧合】
如果没有苹果,也会有梨砸到牛顿的脑袋,或者椰子砸牛顿的脑袋……(韩宇铮)苹果砸到牛顿是巧合,不能用巧合解释一切(林鑫)抗日战争时期,战……【详情】
【时代呼唤再造中国创新文化的辉煌】
科技在中国的命运,是对创新与文化互动的一个最好的诠释。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文化的繁荣与起伏深刻影响着科技的发展,其中一些重大发现和发明深刻地影响了人类文明的进程,许多成就至今还令我们感慨和赞叹。特别是我们的先哲在认识自然现象中归纳整理出来的整体视角、辩证思维、因地制宜等认识方法,不仅为我国天文学、医学、农学、工学等的发展提供了思想和方法基础,而且在今天仍然表现出令人叹为观止的后现代性。从先秦诸子的天人之辨,到汉代董仲舒的"天人合一",再到宋明理学家的"万物一体"论,整体、和谐、统一的思维方式始终贯穿于中国古代思想史的全过程。传承数千年的中医药,正是得益于……【详情】
【中国人的创新思维模式】
五千年的华夏文明是中国人创新智慧的结晶,在党中央、国务院号召全国人民建设创新型国家、创新型社会的今天,许多决策者却无所适从,不知道从何处着手进行创新了。秉承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原则,通过对比我们不难发现,中国人的创新思维模式还得在中国找答案,用中国人的思维解决自己的问题。
《易》道广大,无所不包,上及天,下及地,中及人,可谓天地人三才齐备矣,具有“通天下之志”、“定天下之业”、“断天下之疑”等功能,无愧于群经之聚首,堪称为中华传统文化的活水源头。它犹如一座最古老又最清新的哲学……【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