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小学教育联盟网

新学期如何进入新角色

来源: 北京晚报   2011-09-13 17:40:52

开学仅仅十几天,已有一些中小学生遇到了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学生和家长纷纷到心理咨询机构寻求帮助。北京市青少年法律与心理咨询服务中心主任宗春山介绍,目前咨询较多的群体多集中在小学一年级、初一和高一三个年级中,由于角色的突然转换,这些学生至易出现心理波动。

一年级学生

不妨办个家庭开学仪式

案例1——

晓晓从9月1日起成为了一名小学生。本来这应该是件高兴事,但是晓晓却一点也不兴奋,才上了两天就哭闹着不去上学了。这跟妈妈第一次送她去幼儿园的场景可截然不同。妈妈就不理解了,都是和小朋友们一起学习,怎么这回晓晓的反应就这么强烈呢?

分析——

因为我们的幼儿园和学校之间的衔接还不是很好,从幼儿园进入小学将会遇到一个很突然的环境转变。过去在幼儿园,主要是以游戏、玩乐为主,孩子没有被约束的感觉,但是进入小学之后,一下子就要面临纪律、要求、学习成绩、课业负担等他们过去从来没接触过的任务和规则,于是很多孩子难以适应这样的角色转变,马上就会出现厌学、害怕、抵触的情绪,甚至又哭又闹,一些孩子还会患上消化道或肠胃系统的疾病,其实这都是心理问题的躯体化反映。

建议——

遇到这种情况,家长可以尝试给孩子举行一个特别的开学仪式。这个仪式跟学校里那种成人化的仪式完全不同,由全体家庭成员参加。在仪式上,大人要很郑重地给孩子背上书包,严肃地告诉他——从今天起就要告别幼儿园,成为一名真正的小学生了。然后所有家庭成员依次送上祝福,寄以期待,让孩子从心理上对自己的新角色有一个深刻的认知。而长辈从今以后也要注意对孩子的教育,不能再像过去那样娇惯,而是用学生的标准来看待和要求孩子。

初一学生

扔掉家长陪读这根“拐杖”

案例2——

小宁自从升了初一就感觉一切好像都不对劲。老师的教学方法和小学时完全不一样了,以前他感觉老师和妈妈都是围着自己转,天天陪着自己学习,可现在他们好像都撒手不管他了,学习一下子变成了一项非常艰巨的任务,难以完成。

分析——

小宁反映的问题在开学之初还不常见,但是等到第一次期中考试之后就会不断涌现出来。我们的小学教育可以说是保姆型的,面面俱到,督促多,管理细,老师天天盯着学生学,追着学生交作业。可是进入到初中阶段,这种教育模式就突然转变了,老师不再是“保姆”,对学生也开始放手了,学生的学习更多的时候是凭借自觉而非强制。因此一些学生不适应这种变化,学习成绩出现滑坡。

建议——

对于刚刚升入初一的学生,家长很有必要到学校去一趟,和老师好好沟通一下,让老师感觉到家长是和自己一起来教育这个孩子的。小学时代,很多家长都充当着陪读的角色,每天跟着孩子一起学习,陪着孩子做作业,学校之外自己也亲自教孩子。等到上了初中,随着课程的难度加深,一些家长也觉得有心无力了。这时,就要坚决扔掉这根“拐杖”,培养孩子独立学习的能力和习惯。

高一学生

跟自己比化解失落情绪

案例3——

高明从小就是班里的尖子生,这回顺利考上了市里的重点中学,可是刚进高中没几天,他就觉得特别不适应,周围的同学都是从全市的各所初中选拔出来的优等生,自己的中考成绩虽然在初中名列前茅,可是在这里只排到下游,过去的那种优越感一下子荡然无存。竞选班干部时,大家都踊跃地表现自己,好像每个人都当过班长,参加过大型活动,还有人拿过令人羡慕的全国大奖。这样一比,高明又受到一回刺激,仿佛自己从天上掉到了地下,原本的骄傲和自信都被摔得粉碎。

分析——

高中生与小学、初中不同,经过了中考的选拔,进入到重点高中的一般都是各初中校的尖子生。而且很多高中都有分班的习惯,按照学生的成绩分成重点班、普通班。过去习惯了拿第一的好学生在新的班级里可能连中等都算不上,巨大的心理落差会让很多孩子产生沮丧、自卑的情绪。

建议——

在一个高手云集的环境里,竞争和压力都是在所难免的,所以这样的学生应该正确看待竞争和压力,尝试着跟自己比,而不是跟其他同学比。开学初就做好自己的学习规划,给自己制定一个明确的学习目标,只要达到自己的目标就算是成功的,而不是一定要超过谁。家长也不要给孩子过多的压力,多给他们一些鼓励,不要把目光只盯在孩子的成绩排名上。

扫一扫,下载App端
扫一扫,添加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