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小学教育联盟网

长沙市雅礼中学校长刘维朝“校长国培计划”研修感言

来源: 人大附中   2020-08-14 09:07:42
天津市南开中学校长刘浩“校长国培计划”研修感言
长沙市雅礼中学校长刘维朝“校长国培计划”研修感言
山西省新绛中学校长宁致义感言:感动、激动、行动
四川省南山中学校长唐江林感言:为教育使命而来,为教育进步而动
西安市育才中学辛军锋“校长国培计划”研修感言
江苏省苏州振华中学周颖感言:奇迹的背后

转眼,在人大附中基地名校长领航班的学业即将期满,这三年是职业生涯中难忘的三年,是教育人生中异常珍贵的三年,在刘彭芝校长和人大附中基地的引领下,行走在教育大地上的脚步是那么地铿锵有力,是那么的充满希望。

三年时间里,刘彭芝校长报告《如何才能做一名好校长》、名家引领(国务院参事、科技部原副部长刘燕华)报告《新常态下的创新》、校长学员办学思想与办学实践报告、校长学员对话首席专家、人大附中道德教育创新之路、人大附中学校文化建设创新之路、人大附中课程与教学创新之路、人大附中教育科研创新之路、人大附中艺术教育创新之路等模块学习及各类教育实地考察留给我的思考和启迪却极其深远。

一、今天教育工作者的使命与职责。

人类文明不断演化推进,教化是永恒的引擎和驱动,进入工业社会以后,科技的进步主导着人类社会的繁荣和发展,创新成为一个国家和民族永不衰竭的源泉,而承载这种精神并使之能迸发出力量的仍然是教育。进入21世纪,教育的内涵与外延都在发生着革命性的变化,我们从关注分数到关注人文,从关注精英到关注大众,从关注个人到关注国家,从关注现在到关注未来,都无一不是希望通过教育本身的变革为我们这个曾经饱经沧桑、苦难深重的国家和民族寻找向上突破的精神与智力源泉,为伟大的中国梦想和民族复兴寻找精神和智力支撑。从这个意义上,今天的教育必须摒弃世俗与功利,告别浮躁与喧嚣,从一地一隅、一时一处的本位中解脱出来,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同呼吸共命运,与时代和社会的发展同频共振,真正让自己的教育人生能够与民族复兴征程携手同步,让学校成为创新力量滋长的温床。

刘彭芝校长在设计人大附中建设和发展的过程中,曾经提出“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一切为了民族的腾飞,一切为了人类的进步”,她的首席专家报告,更是反映了这种为国家和民族担当责任的理想与情怀。在人大附中,一个教育工作者看到了最优质和最理想的教育,你永远不会艳羡为什么人大附中拥有了如此丰厚的资源,也绝不会嫉妒她为什么取得了如此骄人的办学成果,相反,你会为她所取得的成绩感到由衷的佩服与敬仰,因为在人类文明和教育发展的征程上,这所学校为“学生的发展、民族的腾飞、人类的进步”做出了自己艰苦卓绝的努力,你会感谢她为我们的国家培养了太多的人才,这是一个学校最骄傲的地方,也是一个教育工作者、一名校长最荣耀的所在。

三年来,我努力做着同样的事情,让雅礼成为一个有光亮的地方,让这雅礼之光成为社会之光,成为民族之光,让每一个雅礼的毕业生内心始终保持着光芒与气度,成为自觉担当责任与使命的勇者,成为建设国家和民族的智者,成为心怀理想与未来的仁者。在与刘彭芝校长的对话和交流中,不断坚定着这样的理想与追求,伟大的目标必然催发伟大的动力,伟大的动力必然成就伟大的梦想,我将沿着这样的道路始终去探索,去追寻,去实践,去反思,让雅礼成为学生精神的故乡,创新智慧的策源。

二、今天一位校长应做的修炼。

孔子说,“吾生也有涯,而学无涯。”又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三年来,多次聆听理论导师刘彭芝校长报告和教诲,和来自全国不同学校名校长的交流与切磋,亲身参与到人大附中老师们教育、教学、管理的论坛之中,心灵产生了震撼,思维碰撞了火花,这对自己的进步和提高无疑产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影响。

记得刘彭芝校长在所做的报告《如何才能做一名好校长》中指出,好校长必须具备科学精神、人文精神、法制精神和改革精神,必须进行学习、建设、发展、创新、务实和人格等八项修炼。这是她的实践经验,也是我们可以效法和遵循的修炼蓝本。刘校长所讲的科学、人文、法制和改革精神,实际上阐述的是一个校长应具有的专业精神,教育的科学是有“爱”,教育的人文是“尊重”,教育的法制是“讲规矩”,教育的改革是“创新”,爱与尊重,规矩与创新,如此有机和谐地包容在一个校长治校办学的思想与实践之中,这是一个校长必须花时间,用心力去不断修炼的地方。刘校长又从如何修炼的角度给了我们指引,让我感受最深、想得最多的仍然是“创新”和“人格”,没有校长的创新就激发不出一个学校的活力,就培养不出一批有创新精神和能力的学生,没有“人格”的不断修炼,就无法让自己的团队凝聚成坚不可摧的力量,就无法形成教育理想与情怀的文化场,要成为一个名校长,专业的精神,创新的机制,人格的力量缺一不可,刘校长给我们树立了这样的标杆,她忘我的工作态度、关怀包容的品格力量、永不停歇的创新精神将引导和激励我们在自我修炼的路上越走越远,越走越坚实。

三年来,我感悟到,作为一名校长,管理好学校、带好团队是当然的职责与使命。校长的修炼还必须体现在管理的艺术上,实现好的管理、优质的管理、高效的管理必须不断地学习,接触前沿的方法和理论,更需要勤于调研,躬耕于实践,只有对自己的学校、自己的团队了解得十分透彻,掌握得十分全面,才能真正了解需要什么,该怎么做。因此,落实于行动,完善于实践,总结于过程,提高于反思,名校长才能真正成其于名,我的同伴学员校长们正是这样的躬耕实践者,人大附中的翟小宁校长、学校的其他领导和老师也是这样的实践者,实践出真知,实践出成果,这是我和我的团队必须永远践行的不二法则。

三、寻求学校发展创新的着力点。

人大附中在创新教育上带给我的震撼是巨大的,尽管每个学校的实际情况不尽相同,但对于学校发展创新的理念与精神是贯通的,这中间所显现的态度与方法也是值得我们借鉴和仿效的。

首先,教师队伍的建设。人大附中依靠强大的教研力量驱动着教师朝着“学术型”、“研究型”、“导师型”的发展目标前进,这让整个人大附中的教师充满着一种向上向前的朝气与活力,对于克服教师职业倦怠、形成教师群体良好氛围等都有着积极的正能量导向作用。这里给我们的启示就是,尊重教师的学术思想,为教师开展学术研究提供广阔平台,用学术地位的成就感激发教师的尊严感,是激发教师团队活力的有效手段。我们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曾倡导“学术立校、师德立身”,这个理念与导向得到了全校广大教职工的拥护,需要进一步寻求方法与实践途径,为教师开展教学研究提供可能,捍卫教师的尊严。

其次,德育的全程渗透。人大附中的道德教育和人文教育彰显在整个教书育人的全过程之中,德育无处不在,德育育人无痕。这种德育的渗透既有庄严的仪式教育,也有活泼的活动教育,既有完整的课程教育,也有切面式的专题教育,它使得人大附中的德育体系浑然天成,学校形成了一个人文和道德的文化场,教师、学生都受到了很好的熏陶和感染,而且在这种全程、立体的德育教育中,人大附中的德育情怀又始终是站在人的全面发展进步、国家民族的繁荣富强、真善美的人性光辉之上的,这样的德育统领着学校教育的全部,应证着人大附中的教育理念和目标。它给我们在今后的学校教育中提供了一个范式和模本,在课程的开发和设计上,在活动的策划和组织上,始终需要坚持贯彻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通过价值引领实现治校办学的品位追求。

再次,国际教育的办学实践。在今天的时代里,教育的国际化已经成为不能逆转的时代潮流,可以说,学校都在推进自己的国际化,做优质的国际教育,培养符合社会发展趋势的国际人才。人大附中的国际教育突出了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核,在具体的办学实践中,彰显中国个性,放大中国元素,把孩子定位于未来的“海外留学生”,时时刻刻不忘记自己是祖国的公民,把中华文化的善与美、德与行传播到世界各地,福泽人类进步、世界发展,这无疑是国际教育的一条康庄大道。我们今后要发展和完善的国际教育任重而道远,肩上的责任更不轻松。

时光如梭,来路正长。诚挚感谢刘彭芝校长及人大附中基地的培养,愿我们的教育越来越好!

扫一扫,下载App端
扫一扫,添加微信公众号